【致公党党史】第十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致公党迈入新世纪(1997—2002)2018-03-19 11:07
1997年到2002年是跨世纪的五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7年和1999年,我国政府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民族欢欣鼓舞,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以成功实现。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展望下个世纪五十年的发展前景,认真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中国致公党肩负着同中共亲密合作、共同完成跨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使命,决定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11月1日至6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257名,代表全党15713名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致公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及其领导机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致了贺词。贺词指出:“在过去的五年中,致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努力实践致公党‘十大‘提出的发挥参政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团结全体成员以及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发扬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联系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经济建设、侨务政策、文教卫生、对外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致公党中央领导人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协商会,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广大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科技扶贫、智力支边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陈舜礼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向大会致贺词。 董寅初致大会开幕词。杨纪珂代表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继往开来,团结进取,为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的报告。报告回顾了致公党新时期以来的工作,总结了致公党工作的基本经验,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对于中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都面临着以怎样的姿态跨入新世纪这一重要历史命题。致公党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地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团结全党同志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为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杜宜瑾作关于《关于〈中国致公党章程〉修正案》的说明。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国致公党章程》。新党章是在1992年修订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从跨世纪换届,实现政治交接的要求出发,认真总结长期以来中国致公党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优良传统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经验修订而成的。新党章进一步明确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多党合作总格局中发挥参政党作用的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机制,补充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基本要求等内容。 大会选举产生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由92名委员组成。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由王宋大、王珣章、古华民、叶文虎、叶佩英(女邱国义、杜宜瑾、吴明熹、李家宝、李铮友、杨兆旋、郑守仪(女)、林子亮、罗龙、罗豪才、周畅、俞云波、程津培、蒋作君19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并选举罗豪才为中央主席,郑守仪、王宋大、吴明熹、杜宜瑾、俞云波、王珣章为副主席,任命邱国义为秘书长。全会一致推举董寅初为名誉主席,伍觉天、杨纪珂为名誉副主席,并聘请三位老同志担任顾问。在1999年11月27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王忠康、许克敏为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届中增选了3位中央委员。 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致公党历史上一次跨世纪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中共十五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十九年来特别是致公党十大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修改了中国致公党章程,使之更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本党实际,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顺利完成了跨世纪政治交接任务,为本党以新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届以后,罗豪才主席明确提出:“致公党组织规模小,声音不能小;党员人数少,作为不能少。”这个口号很快成为全党的共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 第二节 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表明政治态度 一、谴责分裂言论,维护祖国统一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把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7月13日,致公党中央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论,坚决拥护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关于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各地方组织纷纷举行座谈会、报告会,广大党员进一步认清了李登辉分裂祖国,搞“台独”的阴谋。 2000年4月,吕秀莲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立场,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两个华人的国家。致公党中央发言人发表声明《搞“台独”绝没有好下场》,对这又一数典忘祖、分裂祖国的言论进行抨击,并坚决支持中台办、国台办发言人的严正立场。 2000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就职讲话,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采取了回避和模糊的态度。5月22日,致公党中央与国务院侨办全国人大华侨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中国侨联在北京联合召开“侨界反分裂、反‘台独‘、促统一”座谈会,对5月2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权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的声明,表示坚决拥护,表达了中国侨界反分裂、反“台独”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坚强决心。 2002年8月,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8月8日,致公党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对“一边一国论提出了强烈的谴责,指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是李登辉“两国论”的翻版,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推行“台独”路线,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二、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 针对法轮功邪教组织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1999年7月22日我国政府发出《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次日,致公党中央就“法轮功”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改革发展稳定局面的活动发表声明,指出:中国致公党中央完全赞成并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对法轮功问题采取的鲜明立场和断然措施,坚决支持民政部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同日,致公党中央向各省级组织下发《中国致公党中央关于致公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彻底认清李洪志的反动面目和“法轮大法”的荒谬本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活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2001年1月,在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几名“法轮功”痴迷者自焚事件。2月2日,致公党中央与全国人大华侨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联合在北京举办座谈会,强烈谴责“法轮功”邪教组织残害生命的新罪行。致公党中央指出,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已沦为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工具,他们策划煽动“法轮功”顽固分子聚集闹事,甚至不惜置“法轮功”痴迷者于死地,充分暴露了“法轮功”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本质。 三、对国外重大事件表明态度 1998年5月,印尼发生社会骚乱,广大华人华侨遭受迫害,致公党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华人权益必须保护,不法之徒必须严惩》,对印尼华人华侨表示声援和同情,坚决支持我国政府对印尼华人华侨问题的严正立场,强烈要求印尼政府惩办凶犯,确保印尼华人华侨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谈话发表后,致公党各地省市委员会以组织党员座谈讨论、向中央来电等方式,表达对华人华侨利益的深切关心和对谈话的衷心拥护,海外华人和社团纷纷致电,对致公党中央发言人的谈话表示支持和感谢。 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我主权。5月9日,致公党中央紧急召开主席(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严正声明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同日,致公党中央向各地组织下发了紧急通报,要求各级组织引导党员及时了解真相,坚定立场,维护稳定,把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愤慨和激发出的爱国热情引导到做好本职工作上来。 在谴责日本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抹杀侵略历史等问题上,致公党中央都及时表明了政治态度。 第三节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取得新进展 1998年6月,致公党中央在长沙召开全党参政议政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参政议政的使命感、紧迫感、作为感。1999年7月,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党参政议政工作会议,深化了对参政议政的地位、作用、内容、途径、方法、队伍、机制等方面规律的认识。2000年11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党自身建设会议上,强调了加强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对于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意义。2001年10月,致公党中央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党参政议政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了各地方组织参政议政的经验,促进了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通过这几次会议,推动了致公党的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积极建言献策 致公党中央和地方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和领导人人选的协商,针对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等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三农”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中共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致公党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率团先后赴重庆、天津、四川、广东、广西、福建、陕西、浙江、辽宁等省市就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华侨农场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港澳侨台人士在内地举办高等教育、高校体制改革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农村奔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1998年,致公党中央审议通过《中国致公党关于加强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意见》,逐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行参政议政课题立项制度。2002年,致公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参政议政“质量·效果年”活动,制定了《中国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建立了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专家网络,广大党员和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参与程度不断扩大。 五年里,致公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高层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共计70余次,重大外事活动39次,先后就《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征求意见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等重要文件提出修改意见。2000年,致公党中央积极组织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制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修正案)》的修改。各级组织在宣传和协助有关部门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落实侨务政策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举荐致公党员到政府和司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致公党有84名成员在县以上政府和司法机关任职(其中省部级干部4名),致公党中央重视做好他们的工作。2001年9月,致公党中央召开担任政府、司法机关领导职务人员的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提高从政水平,并就从政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增强了担任政府、司法机关领导职务人员加强学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观念。针对在政府、司法机关任职的党员中出现的极个别腐败分子,中央及时地作出处理,并在全党进行警示教育。 致公党有600余人先后应聘担任各级特邀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等特约人员。这些同志广泛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调查、检查、监督活动,在推动反腐倡廉和法制建设,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少地方组织还加大信息工作力度,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拓宽参政议政的渠道和领域。 三、在人大、政协中充分发挥作用 致公党有各级人大代表496人,各级政协委员2140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31人,全国政协委员47人。在全国政协第九届第一次会议上,罗豪才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有8位党员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中,担任常委、副秘书长和专委会副主任。 致公党十一大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个人和集体名义作大会发言约390次,提出提案、议案13600余件。这些发言、提案、议案内容,涉及经济建设、侨务政策、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所提建议均结合致公党的自身特点,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调研、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 1998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出《关于新时期侨务工作几个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建议案》等大会发言和提案。 1999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出《依法治路,确保质量,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等大会发言和提案。 2000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出《借鉴硅谷经验,大力推进海外高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等大会发言和提案。2000年8月,致公党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在制定“十五”计划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充分重视内河航运建设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复函本党中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赞扬致公党中央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关心和负责精神”,对致公党中央提出的有关建议,复函表示:“将在制定“十五”计划时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 2001年,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出《深入扎实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关于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案》、《加快污水资源化进程》等大会发言和提案。同年2月,致公党中央在交通部支持下与全国政协提案委、九三学社中央共同编辑出版《中国21世纪内河航运论坛》并召开发行座谈会,共同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内河航运事业。 2002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提出《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面对全球化大趋势,加快发展我国沿海枢纽港口》、《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就学状况》等大会发言和提案。这些大会发言和提案,许多被采纳并取得重大成效。 第四节 开拓海外联谊工作新局面 1999年7月,致公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党海外联谊工作会议,按照中共中央“大力发展海外统战工作”的要求,制定了《中国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海外联谊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了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的职责、任务、方针和思路。 一、做好侨务对台工作 致公党中央加强了与世界性、区域性华人华侨反独促统组织的联系,分别派团参加在柏林、巴拿马、东京和悉尼等地举行的华人华侨反独促统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致公党中央和地方组织有计划地邀请包括爱国洪门在内的侨团和台湾洪门人士访问团等前来参观访问,应邀参加一些国家洪门团体的纪念大会、恳亲大会等活动。2000年,致公党以成立75周年为契机,邀请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海外华人华侨来京参加以“四海同心,反独促统”为主题的庆祝活动。进入新的世纪,致公党中央配合国务院侨办、台办开展美国旧金山、纽约、洛杉矶传统侨团的团结转化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2001年,致公党中央在济南和厦门举办了海外联谊工作座谈会,针对台湾政局与海外华人社会的形势,组织干部学习文件,交流侨情信息,掌握有关侨务对台方针政策,总结工作经验。同年,致公党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与海外洪门团体的联系,促进侨务对台工作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肯定,进一步明确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促进留学人员归国创业 致公党中央积极支持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关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经常召开留学人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祖国科教兴国,科技发展的情况建立联系,增进友谊。致公党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的《筑巢引凤,精心培育,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健康发展》大会发言,受到全国政协李瑞环主席的高度重视。他在“大会发言”上批示:“数额不大,意义重大,应支持”。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真组织落实,相继制定了创业园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促进创业园的健康发展。1998年致公党中央与光明日报合办《共商国是·海外留学人员》专栏就如何吸引他们回国工作与为国服务问题进行探讨。 1999年,与人民日报合作,组织《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展现海外侨胞的爱国之情和留学人员的报国之志。 2001年与光明日报、国务院侨办、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举办《为华夏献才智》专栏,展示海外留学人员报效祖国的业绩,反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明的佳言良策。1999年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年会邀请致公党中央为年会的特邀会员。 三、开展对未建交国家的民间交往活动 从1999年开始,致公党通过“请进来”方式,建立了与巴拿马、多米尼加、巴拉圭、哥斯达黎加等国家洪门人士的联系,并通过他们先后组团出访了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和巴拉圭等国家,接触当地华人华侨和政界人士,促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2001年7月,致公党中央邀请以巴拉圭参议院副议长古安内斯为团长的巴拉圭参议员代表团来华访问,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得到中共中央领导与外交部等单位的肯定与支持。2002年5月应古安内斯邀请本党中央代表团访问巴拉圭,在该国产生较大反响。 第五节 注重实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一、开展支边扶贫、社区服务工作 五年来,致公党中央每年都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支边扶贫工作。2000年1月,致公党中央与国务院侨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中国侨联等中央涉侨单位赴广东、广西对华侨农场进行调研,慰问农场归侨侨眷,了解农场生产和生活情况,与中央有关部门商议,妥善解决了华侨农场归侨的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资金问题。2001年4月,致公党中央与中央涉侨单位发起侨界为西部“送温暖”活动,致公党广西区委会积极组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赴广西华侨农场,开展医疗咨询和义务诊疗活动。致公党中央领导多次深入贵州黔西南地区、重庆酉阳县、广西百色等地考察,捐资捐物、智力支边,支持当地扶贫、教育事业。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2年,致公党各级组织及党员捐资建设希望小学及教学楼15所,卫生院2所图书馆36所,捐资助学、扶贫济困400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1589人,为抗洪救灾捐款捐物313万元,热心支持教育、科技、医卫、工业、交通方面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社区服务是社会服务工作的新领域。根据自身条件,许多地方组织和党员积极开展社区义诊、咨询、技术创新等多种服务活动。通过社区服务工作,不仅为居民排忧解难,还积极反映侨情民意,使致公党所联系的归侨、侨眷的生活问题得以反映和解决。 二、搞好社会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998年,致公党中央为酉阳县教委与大连中山区教委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牵线搭桥,落实大连南海集团捐资助学款23万元,修建“致公希望小学”。1999年10月,致公党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黔江地区、酉阳县扶贫工作,参加了“酉阳致公希望小学”落成典礼,赠送课桌、书报、文体用品彩电等物品,向酉阳一中捐资2万元奖学金。2000年5月,致公党中央领导在参加重庆、四川西部大开发战备实施情况考察时,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捐赠5万元人民币,支持当地民族教育事业。五年来,致公党地方组织及党员个人兴办的民办大专、中专、幼儿学校26个,在校生6000多名,毕业生60000多名,培训教师、下岗工人及农民19919名,获各类奖项40个,体现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涌现了多所有声誉有生机的“名牌”学校。 第六节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一、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致公党中央换届以后,把政治交接作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1998年3月,罗豪才主席在十一届中常会二次会议(扩大)上,作了“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讲话,提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以政治交接为主线,加强自身建设。他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一抓学习;二抓民主集中制;三抓团结;四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致公党中央修订了《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会议议事规则》和《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2000年11月,致公党中央在云南昆明召开了全党自身建设工作会议,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贯彻《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要求全党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使全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组织上更加巩固,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得力,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把致公党建设成为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的参政党做出不懈的努力。2001年6月,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借鉴中共“三讲”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集中学习、总结经验的活动,制定了《中央领导班子和机关职能部门改进工作的若干措施》,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这次活动是致公党中央领导班子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党内监督的一次有益探索,中央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了民主观念和群众观念,并带动了各省级及中央直属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推动了全党的自身建设。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1999年2月,致公党中央制定了《中国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央通过四个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与地方组织相配合,通过物色、考察、选拔,建立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名册;二是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三是加强与各地统战部门的沟通,了解后备干部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四是把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与本届中央、省级组织届中调整和2002年换届工作相结合。经过几年工作,在全党形成了一支中青年后备干部队伍,较好地满足了中央和各省级组织2002年换届对改善结构的需要。 二、探索新形式,加强全党思想建设 2000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出后,致公党中央召开常委会进行学习,强调搞好思想建设是致公党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2000年7月,在青岛召开了致公党十一届中常会九次会议,对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强调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致公党的实际,把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2000年9月,致公党召开“中国致公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理论研讨会,将加强全党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进行了探讨和研究。2001年10月,致公党中央在重庆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总结《致公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五年设想》颁布以来的实施情况,并提出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以促进全党的思想建设,会后下发了《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办法。对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保证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地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以香港、澳门回归,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等重大盛事以及纪念致公党“三大”召开50周年、致公党成立75周年为契机,致公党举行庆祝、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扩大了致公党在国内各界和海外华人华侨中的影响。2001年,为向海内外宣传、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宣传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治国方略,中国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致公党中央创办了《中国发展》杂志。 三、注重政治素质,加强全党组织建设 1998年12月的致公党十一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归侨、侨眷中发展党员的同时,注意吸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学者”。这一举措,是致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建设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参政党的需要,在组织发展上进行的重要调整,使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5年中,致公党的组织发展在总体上较好地把握了发展速度,党员数量1997年底为15713名,到2002年6月增加到21000名。其中,中高层次占82.5%,归侨、侨眷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人士占89.8%,中青年党员占43%,并在归国留学人员中发展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的专家学者,使党员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年龄结构得到改善,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侨、海”特色更为显著。 基层组织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党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致公党中央先后派员赴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云南和武汉等地进行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各类基层组织的状况。1999年7月,致公党在全党开展“优秀基层组织评选表彰活动”,各级组织积极参与,逐级选拔,评选出致公党优秀基层组织50个,并于2000年11月在昆明举行的致公党自身建设工作会议期间,举行了优秀基层组织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基层组织经验交流与评选表彰活动,推动了致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997年起,致公党中央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国家人事部有关文件,从应届大学生中招录机关干部,建立了以领导干部分级负责制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并且结合“三定” 工作进一步定岗定责,开展了年度机关考核工作,参照《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评,还采取了干部任职前实行民主评议并进行公示的方法,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经过五年的建设,中央机关逐步形成了良好风气,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中央机关的工作受到地方组织党员及相关业务单位的好评,推动了全党各级机关建设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