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中国致公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建好国际物流大通道 助力三个经济大发展2023-09-05 18:37
在5月召开的中国致公党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致公党陕西省委会提交的《建好国际物流大通道 助力三个经济大发展》,被评选为“中国致公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 建好国际物流大通道 助力三个经济大发展 (2019年) 中欧班列(长安号)是陕西省、西安市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助力全省“三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在贯通中欧陆路贸易通道,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促进“一带一路”贸易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常态化运营西安至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德国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华沙)、芬兰科沃拉、匈牙利布达佩斯、比利时根特、意大利米兰、拉脱维亚里加、白俄罗斯明斯克及俄罗斯等11条干线,其中西安-德国汉堡的线路为西安中欧班列全力打造的精品线路,已经实现每周常态化运行4-5班次,全程时效为17天,西安已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舱单归并、北斗卫星定位等制度创新的探索使得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数量急剧增长,截至今年11月底,已开行1142列,重载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重载率达99.9%,居全国第一;运送货物总重达112.6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中欧班列(长安号)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运行成本高。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可比海陆联运节省约20天,然而成本却是海运的两倍左右。班列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之间,所涉及的领域繁多、参与者众多,从贸易商、货代公司、报检报关部门到铁路的起始站、中转站和目的站。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因素都会造成中欧班列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比如列车换轨的影响竞价抢货、通关效率、物料及建设成本问题、极端气候影响等。且我省向国外铁路公司议价的能力还较弱,一直高成本的运行状态是中欧班列(长安号)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二是本地产业基础薄弱、货源不足。相较重庆、成都,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外贸加工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为“长安号”高频次常态化开行提供稳定的货源基础。成都“蓉欧”、重庆“渝新欧”依托当地电子产品加工制造等产业,本地货源占比可达50%以上,而“长安号”本地货源占比不足30%。 为了确保中欧班列(长安号)保持持续竞争力,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支持: 1.降低中欧班列各环节费用,提升中欧班列竞争力。全国中欧班列经过8年多高速发展期,班列开行量与服务质量正在快速提升和完善,新欧亚大陆桥国际铁路联运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全程费用仍相对较高。因此,由省市相关部门积极呼吁并协调国家发改委和国家铁路总公司,由国家层面牵头对接境外铁路公司,降低全程运输运费、场站作业费等费用,切实降低班列运行成本,缓解财政补贴压力,促进中欧班列持续健康发展。 2.集全省之力拓展班列货源。目前全国各班列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建议省政府充分考虑目前中欧班列市场竞争情况并高度重视地方对中欧班列的支持力度,一是除按照财政部标准对中欧班列予以补贴外,加大商务、工信等业务口对中欧班列的支持力度,省级部门牵头组织,扩大中欧班列(长安号)推介范围,帮助争取市场货源。同时,给予相关措施或出台政策,协助拓展省内货源,加大省内货源占比,进一步激活我省外贸市场。 3.以西安为战略支点,建设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议在国家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明确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精准定位。以西安为战略核心,以亚欧大陆桥为载体,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国际运输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带动“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国际循环共振,形成国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该成果由致公党员薛羽桐撰写。薛羽桐,女。1981年10月生,西安理工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现任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主任。曾负责中欧班列长安号相关工作,自2020年12月起,负责首个国家级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的筹建、运营工作,协助保障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最高检“一带一路”检查研究基地、西安市仲裁委员会、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等高级别法治平台的入驻落地工作; 牵头引进多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在示范区构建起了包含诉讼、仲裁、调解、公证、域外法查明等功能的“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要素体系。组织区内机构和专家开展的“融解决”案例成为陕西省自贸区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组织专家团队编制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发展规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