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持续推动陕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扩展我省高质量发展新空间2024-09-06 08:54
《持续推动陕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扩展我省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被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选为书面交流材料。撰写人为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陕西省委会主委张华俊。 全文如下: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会指出,要“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近年来,我省在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现就我省继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上提几点建议: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机制。依托陕西科教优势,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锻造一批“撒手锏”技术,切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抓好“顶天立地”的战略科技力量,陕西省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好基础,支持省内企业加强协同发展,提高本地配套率,在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龙头企业构建集群模式,精准对接上下游、产供销需求,构建市场多元、协作配套的供应链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跃升。拉长拓宽先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力争在更多产业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构建支持未来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结合我省基础条件,深耕重点细分领域,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项目。设计一套涵盖政策体系、创新平台、核心技术、先导企业、营商环境等维度的筛选标准,科学判定具有发展基础的产业方向。形成对未来产业链发展方向的跟踪研判机制,及时掌握技术成熟情况、产业发展阶段、先导企业数量、营业收入规模等重要信息,定期形成分析研报,充分把握行业和技术形势变化,作为调整未来政策扶持方向和力度的依据。聚焦信息、制造、生命、能源、空间五大重点领域,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研发创新,推动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产业链项目落地生根。 加强现代化产业链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围绕产业体系发展的人才需求,完善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加大对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补贴力度;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针对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实行“量身定做”政策,提升人才落户、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创业空间、科研配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与高校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设立以行业细分领域为研究方向的院系或专业;加强校企联动,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为我省前沿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提供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构建完善高端生产服务生态链机制。生产性服务业是与现代产业链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力支撑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效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稳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重点应放在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利服务、现代物流和检测认证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行业。同时扩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与省内企业联手搭建各类生产服务平台,构成完善的高端制造业服务生态链,快速提升产业价值链层级,提升我省相关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