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锚定“双中心”城市建设 提升西安核心竞争力

2024-10-15 09:54

《锚定“双中心”城市建设   提升西安核心竞争力》被省政协“加快推进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协商会选为书面交流材料。撰写人为致公党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西京学院副教授王颖。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西安是我国第四个获批的“双中心”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区首个“双中心”城市,这意味着西安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这为西安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安“双中心”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顶层设计尚未成型

“双中心”城市获批已一年有余,西安关于“双中心”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地方立法力度不足。

2.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西安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双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但是政策比较分散,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3.有效联动尚未实现

企业、企业家、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双中心”建设过程中没有实现有效联动,不利于“双中心”城市建设。

4.创新生态尚未完善

西安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数量较多,但创新引领作用和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不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但创新力量薄弱,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缺失。各创新主体合作深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型城市建设氛围不浓,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没有被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尚未形成。

为此,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

首先,要统一部署,顶层设计,建议出台《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其次,要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扩大科研机构在选人用人、科研方面的自主权,简化优化经费管理制度,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再次,围绕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西安科学园或丝路科学城建设,出台《西安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为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创新政策,完善政策体系

城市建设的系列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政策、用地规划政策科学研究政策、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政策、发展未来产业集群政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科学城发展政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政策、科技金融支持、政策等,形成支持“双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并保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3.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有效联动

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民间科技工作者、民办科研机构、民营科技型企业。首先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创新;企业家和企业要顺应市场环境,通过自身的创意和创新能力,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更好地融入整个创新生态。科研机构和高校要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要积极参与到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推动技术的产业化。民间科技工作者、民办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实现与其他创新主体有效联动。总之,通过创新主体的联动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资本接续助力、专业赋能升级、多元市场退出’的良性发展循环。

4.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创新模式

从体制机制、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创新主体、科技金融、财政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凝聚高端人才等方面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氛围与环境,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发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最大效应,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探索科技产业创新模式。